您的位置: 首页 > 生活常识 >

性格中庸是什么意思(心理学越是中庸的人命越好)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8-09 15:01:14    

中华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诞生了许多需要花费毕生时间去实践的思想。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其思想历经朝代的更迭,也见证了其他国家的兴亡。其中,有一个十分出色的思想——中庸。

中庸指的是循中和之道而为之,思想主旨就是中和,而想要中和,首先要做到思想上的不偏颇。

《中庸》一书中开篇写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中庸的本质与人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用不偏不倚的观念为人处事,不用偏颇的行为差别待遇,最终的目的是提升自我修养。

中庸之道认为,为人处事最忌讳一蹴而就,思想基础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而是时时刻刻留意自身言行,增添阅历,清晰地认知世界,这样才有可能客观、负责、不带强烈个人情感地评价事物。

并不是“均平天下、能辞却爵禄、能蹈白刃”的人就一定能做到中庸,意思就是,有大能的人、不屑高官厚禄的人、勇猛、一往无前的人也不等于做到了中庸。

这些人在常人眼中是伟岸的,普通人能做到其中一点便十分不易。这些人都无法轻易做到中庸,那么常人应如何自处呢?

对于以上问题,心理学家表示,往往中庸的人命都很好。与中庸相对的是偏颇,从日常生活中可以发现,有失偏颇的人通常处事不公正、说话较为犀利等等。

相比而言,中庸的人晋升更快,人缘也更好。在心理学中,对这种现象进行了相关解答。

中庸的人更会察言观色

察言观色就是指一个人能够敏感察觉到身边的气氛,这往往跟个人的原生家庭环境、自身性格有关。根据心理学家的实际调研得出,更会察言观色的人大多存在于原生家庭较为不和谐、性格较为内向的人群之中

首先,原生家庭不和谐的情况有两种:

  • 父母间关系不和谐
  • 亲子间关系不和谐

前者,父母长年累月争吵,本身自顾不暇,对孩子的关注度也少,所以很容易导致孩子过早承担与其年龄不相符的情感波澜。

孩子在得不到父母充足关爱的同时,还要充当父母关系的调和剂,在父母争吵前调解关系,在争吵过程中充当和事老,在争吵之后总结经验,以便下一次有所准备。

这让孩子在本就繁重的学习生活中,不得不提高情商,养成察言观色的习惯。

后者,亲子间关系不和谐,父母极大概率存在不负责任、打骂孩子的情况。这类的孩子本身敏感多疑,在风雨欲来之前早已经做好准备,将父母对自己的伤害降到最低

更有甚者,平时便战战兢兢,生怕哪里做的不好遭到父母的毒打。有些不负责任的父母,会将外面不好的情绪带回家里,把愤怒转嫁到孩子身上。

因此,这类孩子很早便学会通过察言观色规避伤害,情绪感知力高于常人。


性格内向的孩子往往是敏感、感性的,能够推己及人,换位思考。本身不喜言谈,通常在一旁充当倾听者的角色,听别人讲述各式各样的故事,最后变成自我的沉淀,这类孩子察言观色的能力也非常优秀。

察言观色是中庸之道里重要的组成部分,往往通过幼时的经历,达到便利余生的效果,是以一生的时间为参考,逐渐好命的过程。

所以,不能只看其中一个时间段,而应该总体考量。察言观色使他们不向强势的人俯首称臣,也不对弱势的人咄咄相逼。

中庸的人最会趋利避害

中庸的人也并非完全不站队,他们往往在无意识中,选择与那些能笑到最后的人站在一起。

例如,面对公司之间的尔虞我诈、互相算计,中庸的人只会温和有礼地旁观,委婉拒绝做不到的事情,得体又大方,让人心生好感,不会被认为恶意拒绝。

当涉及到投票、选择一方的尴尬局面时,也能够全身而退,使最后的胜利方和惜败方都认可自身人品。平日专注于自己的事情,尽量帮助他人,力有不逮也认真解释,两方都不得罪,达到趋利避害的效果。

总的来说,中庸的人是在维持自身品质、不断提升自我的同时锻炼情商,能力与情商兼具,最后好命是必然。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