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生活常识 >

一口气讲清楚“闰年”和“闰月”

671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2-28 22:20:50    



我们日常所说历法中涉及到“闰”字的其实只有两个,分别是阳历“闰年”和农历“闰月”,但是通过上一期的介绍,我们发现,其实还有一个“闰年”,它出现在伊斯兰历里。那么究竟该如何区分它们呢?

阳历“闰年”历史由来(365天和366天的区别):

我们知道地球绕太阳一圈的准确时间其实要比阳历历法的1年365天多5小时48分46秒,这样每4年就会多出23小时15分4秒,约等于1天,为了保持人为规定的阳历年和实际的太阳年保持一致,所以每4年就要在阳历年里增加1天,这样,多增加的那一年就有366天,就叫做“闰年”。但是人们又发现,按照“四年一闰”的方法,每次4年增加1天后,实际却又多增加了44分56秒,这样每过400年,阳历年比太阳年总时长又会多出来3天,于是人们为了继续和太阳年保持一致,所以,在400年中应该去掉3天,也就是少闰3次。但是“闰年”的这一天究竟应该放在哪个月增加呢?因为历史原因(详情可查阅我的前期文章),罗马人的2月份只有28天,于是就把闰年的这一天放在了2月份,所以闰年的2月份是29天。

阳历“闰年”计算方法:

年份是4的倍数,且不是100的倍数,为普通闰年;年份是整百数,且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世纪闰年。

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这样,每400年中,原来应该闰100次,现在可以减少3次,共有97次闰年。用这种办法补救以后,公历的历年平均长度与太阳年只有26秒之差,每隔3300年,才差一日,就只要在3300年中减少一个闰年就行了。

农历“闰月”历史由来(354天和384天的区别):

我们知道月球绕地球12圈的时间比地球绕太阳一圈的时间少了约11天,这样每隔约3年,太阴历就会比太阳历少1个月。为了使阴历总时长和阳历总时长保持平衡,便于人们日常使用,人们想出了增加1个“闰月”的方法,目的就是使阴历的平均天数和阳历的天数相符合。其年份分为平年和闰年,平年为12个月,闰年为13个月。现在明白为什么常有人发出“今年时间好长啊!”的感叹了吧。

农历“闰月”计算方法:

月亮绕地球一周平均时间约为29.5日,因此每个月的天数是不确定的,每年的天数也不一样。现行历法规定,朔日一定是农历初一,只要找到了每个月的初一日,那么这两个初一日之间的间隔就可以决定月大月小了。朔望月的周期平均是29.5天,如果这个月从新月起算,到下个月的新月开始,不到30天,那就按小月29天算;如果超过了30天,就按大月30天算。为了保证农历每月的头一天(初一)必须是朔日,就使得大小月的安排不固定,而需要通过严格的观测和计算来确定,因此,农历中连续两个月是大月或是小月的事是常有的事。

因为农历还要和太阳历保持平衡,所以每隔几年还要增加1个闰月,闰月具体怎么增加也不是固定不变的,需要从季节时令等多方面考虑,目前采用的是19年7闰的方法:在农历19年中,规定12个平年,每1平年12个月;有7个闰年,每1闰年13个月,这样19个太阳年中加7个闰月后,矛盾消除得只差:6939.6910-6939.6018=0.0892(天),误差只有2小时9分多,放到历史长河中,这已经是非常精确的了。

闰月具体会增加在哪个农历月,现行历法以二十四节气为依据来确定。我国农历将二十四个节气分为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农历月份通常包含一个节气和一个中气,若某农历月份只有节气而没有中气,历法便会把该月多加一个月以作为闰月。二十四节气在农历中的日期是逐月推迟的,于是有的农历月份,中气落在月末,下个月就没有中气。一般每过两年多就有一个没有中气的月,这正好和需要加闰月的年头相符。所以农历就规定把没有中气的那个月作为闰月。

二十四节气表(地球绕太阳一圈刚好360度)

很多学者为了让大家方便使用农历,提前进行推算并发布了大家熟知的“万年历”。万年历并不是真的有1万年,只是一个笼统的称呼而已。

伊斯兰历“闰年”历史由来(354天和355天的区别):

我们知道月球绕地球一圈的准确时间其实要比伊斯兰历历法的1年354天多8小时48分33.6秒,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不加以调整,伊斯兰历和月球绕地球的准确时间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于是为了保持平衡,伊斯兰历历法也通过设置“闰年”的方法来解决:以30年为一周期,每个周期里的第2、5、7、10、13、16、18、21、24、26、29年,共11年为闰年,在每个闰年的12月末加1闰日,闰年为355日,另19年为平年,每年354日。通过30年的数据统计,我们可以计算出,伊斯兰历和月球绕地球30年的总时长基本一致,约为1036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