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生活常识 >

蒸骨三验的最后处理结果(古代侦破手段之二、尸检)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31 10:16:11    

尸检是通过对尸体的解剖检查,获得与案件相关的线索和证据。

做这项工作的人,现在叫法医,古代称为仵作。虽然工作内容相似,但待遇和受尊敬程度完全不同,可以说天差地别。

现代法医大多数是名牌大学出身,不仅业务能力强,而且有科技手段辅助。古代就不一样了,当时医疗条件有限,尸检往往污秽不堪。而且仵作一般都是社会底层人,不受尊重不说,甚至会被别人当成不祥之人避而远之。尽管如此,中国古代的仵作依然十分敬业。

古代很多先进的尸检方法,即使拿到今天来讲,也不算过时,有借鉴的价值。

一、蒸骨验尸

这个方法可以确定尸骨上的骨折,是死前造成的还是死后造成的。

南宋法学家宋慈,他的法医著作《洗冤集录》对蒸骨验尸做了详细描述。

过程必须在晴天进行,用清水把骨头洗净,再用麻绳把骨头按次序穿起来定型,放在草席上备用。

第二步是在地上挖一个能容下尸骨的地窖,里面堆放木炭点燃,地窖的四壁烧红之后除去炭火,泼入了两升酒、五升醋,趁着地窖里升起的热气,把尸骨抬放到地窖当中,盖上草帘,两个小时之后取出。放到太阳下迎着阳光,撑开一把红油伞遮住。

如果骨头断裂处有红色,说明是生前被打断。如果骨头断处没有红色,那就是死后造成的骨折。

清代医学家陆以湉的《冷庐杂识》记载了一个破解30年冤案的故事,用的就是蒸骨验尸。

大清暨阳县有个老王,被冠以贼王之称的惯偷。捕快们明知道他是惯偷,但都没有办法。当时有个叫小王的捕快,对此特别气愤,就要抓到老王,只要有空他就跟踪老王。

结果有一次真让小王抓住现行,但没想到老王把赃物转移得特别快。没拿到赃物还被反咬一口。小王很郁闷,下决心盯死老王。

转年夏天,功夫不负有心人,小王终于在一次集市上、把正在偷窃的老王给抓住,人赃并获。

贼王被抓了,县里百姓很高兴,纷纷称赞小王普快。小王亲自押解老王到上一级部门接受审讯。

当时正是盛夏,天气特别热,走着走着老王摇摇晃晃,扑通一声就倒在地上。小王普快赶紧掐人中、揉胸口依然没反应。贼王就这么不明不白地死在押解的路上。

贼王家里人闻讯赶来,一口咬定是小王捕快干的、是公报私仇,王捕快百口莫辩。县官让仵作尸检,没发现有殴打的伤痕。

案子也没有定论,不了了之地压下。老王家属一直没停止过喊冤,对外坚称是王捕快杀人。30年里县令换了六七个,没有一个县令能给这个案子下定论。直到有一个叫朱桓的县令上任之后,这桩30年前的案子才被破。

县令在征求老王家人同意之后,决定开棺验尸,用蒸骨验尸的办法。一切程序无误进行。结果最后只在头骨后脑勺的部位,有一块一寸见方的紫色血痕。

老王的家属很激动,认为这就是王捕快杀人的证据。

县令朱桓上前仔细观察一阵,对老王家属说:“说这块血痕,不是外力所为。如果是被外力重击所致,伤口的紫血色一定是打得那个中心部位颜色深,往四周颜色逐渐变浅。”

把头骨拿给老王家属看,接着说:“可是你看这个血块相反,颜色中心很浅,周边却很深,这说明脑袋里面血水渗出。老王的死因,是脑内部出血。”(相当于脑出血)。

老王的家属经过朱桓的判定,虽然心里挺失落,但毕竟找到了真正的死因。

其实就是王捕快,押解老王的路上。老王岁数也大了,天又热,突发脑出血猝死。

蒸骨验尸这方法很科学。基本原理是在酒、醋的熏蒸下,使骨头裂纹之中,已经干涸的血液融化。

红油伞的红色是吸收阳光那部分的热射线,就相当于红外线照在骨头断裂处。跟现代刑侦测血迹的荧光反应原理基本一致。所以这方法在古代是非常先进的。

二、焚尸验喉

这个方法能判断尸体是活着时候被烧死的,还是死后被焚尸。

在古代如果遇到被焚烧的尸体,仵作便会查看尸体口腔当中有没有烟灰。没有、说明是死后焚尸,如果有、并且气管有被灼烧痕迹,说明是被烧死的。

因火灾死亡的人,往往很多都不是被火烧死的,而是被熏死的、被呛死的。所以死者的口腔和肺部一定会有灼伤的痕迹。

最早使用这焚尸验喉方法的,是三国时期、吴国句章县的县令张举。

一天早晨,一个年轻人慌慌张张跑进县衙告状。称头天晚上自己哥哥家里突然着火,等邻居把火扑灭的时候,哥哥已经被烧死了。他怀疑是嫂子把哥哥杀了之后,放火烧尸。

县令问:“你为什么认定你嫂子杀你哥?”

年轻人道:“我嫂子不规矩,外面有人,和我哥关系非常不好。昨天夜里两个人在一屋呆着,哥哥烧死了,她毫发无损,我估计一定是她杀人之后放火,焚尸灭迹。”

县令带着衙役赶到现场,见死者的老婆蹲在丈夫尸体旁边,哭得很惨。张举问:“怎么回事?”

死者老婆边哭边说:“半夜里房子突然起火,惊醒之后推丈夫起床,可是丈夫头天晚上喝多了,怎么也叫不醒。我又背不动他,就跑出去叫人帮忙,等回来的时候,火势越着越大无法控制。就一会的时间,房也烧没了,丈夫也烧死了。”

张举围着尸体转一圈,尸体已经通体焦黑、面目难辨,就即使被谋杀的,在表面也找不出证据。这时候就用了焚尸验喉的办法。

张举掰开死者的嘴一看。里头干干净净的,说明着火的时候,他已经死了、没有呼吸了。

张举为了让大伙儿服气,还弄了两头猪,先杀一头,然后把一死一活的两头猪,分别用火烧。

两头烤乳猪出炉,表面看没任何区别。但掰开猪嘴一看,就不一样了。先杀的猪嘴里干干净净的。另一头猪嘴里是乌黑、明显吸入大量烟尘。

这两只烤乳猪很服众,最后他老婆也招了供,称自己跟奸夫有往来,想长久过快活日子,就起了杀心。俩人先把她丈夫弄死,然后再放火焚尸灭迹。最终他们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这个故事很有名,很多法医学著作都将其收录。焚尸验喉的方法,即便在现代的侦破当中,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三、梅饼验伤

在古代解剖等科学手段不发达,如果死者生前跟人打斗,死后却不见伤痕,就可以用梅饼验伤的方法让尸体显出伤痕。

须把白梅捣烂,在需要验伤的体表部位,混合酒糟跟醋进行贴敷,这时候伤痕就会显现。

如果仍然看不清,还有加强版,取白梅肉加上葱、辣椒、盐、酒糟,剁碎拌在一起做成饼就叫梅饼,放在火上烤得很烫,趁热烙在有损伤的部位,在这个部位上垫一层纸,等饼凉了之后,拿下来,把纸揭开,就能看到伤痕。

阳曲县有一个女子死亡,娘家人认为是被丈夫害死的,丈夫坚称是病死的。

县令命仵作检查,尸体没明显伤痕,只有几个细小的红点。仵作怕有遗漏,又按照以往经验,先把尸体弄湿,然后就把葱白剁碎了摊在红点上,并且用蘸醋的纸盖住,一个时辰之后,尸体红点处依然没有变化,县令看后对仵作说:“尸体没伤痕,那就没有被毒死、打死的特征。也只能是病死的。”

这时候仵作说:“大人再给我一个时辰。我用梅饼验伤的方法试试,如果再没有发现,您就可以宣布她是病死的”。

县令答应,仵作让衙役帮忙,准备好白梅、辣椒等,又在尸体旁边支起炉灶。仵作制作成梅饼,放在炉灶上烤。

在尸体红点处上面铺上一层纸,把梅饼趁热烙在纸上,一段时间之后,把梅饼和纸拿下来。再看红点的部位,出现了大块的淤青,如此一来案件真相大白。死者丈夫也只能交代,原来两口子吵架,丈夫一时失手,把妻子给打死。

现代有更精确的红外线扫描、还有解剖手段。这梅饼验伤的方法,现代肯定是不用。但不能否认,它是具有一定科学依据的,因为人身体之所以会出现伤痕,是因为皮下的毛细血管破裂所致,所以人在刚受到外力打击的时候呢,这伤痕不会马上显现。

而眉饼是由各种刺激性物质组成,其中有酸的、辣的、咸的,再加上烤热,就对伤痕形成一种催化作用,加速了伤痕的显现,所以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居然能想出这样的方法,确确实实是脑洞大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