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生活常识 >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时间是什么(中美两国就迎来了国运的转折点)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7-19 10:31:08    

许多人将中国得以加入世贸的关键因素归结于“911事件”,认为“911事件”让美国将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了中东、转移到了恐怖组织身上,这一定程度上给中国的崛起创造了时间和空间。

然而深度分析,这一论调未免过于浅显。

但不可否认的是,以“911事件”和“中国加入世贸”这两件大事为关键节点,中美两国的国运确实走向了截然不同的两个方向。

时至今日,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蜜月期后,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逐渐降至历史最低点。中美贸易战的开打以及拜登上台后针对中国的一系列措施无不表明中美之间已经处于“擦枪走火”的边缘。

而纵观“中美对峙”以来双方之间的你来我往,我们也能清楚地看到,中国的崛起已成必然,而强大如美国也注定会有崩盘的一天。

20年风云变幻,运筹帷幄的美国一定没有料到中国加入世贸会产生如此多的连锁反应,而对于中国来说,15年的坚持就是在期待着如今的盛世、期待着重新崛起的一天。

1、中美世纪谈判

从1986年中国正式向“世界贸易组织”前身“关贸总协定”递交复关申请到2001年中国成为世贸组织的成员国,这场“世纪谈判”前后跨越了15年。

在这15年间,中国换了4任团长,而美国则更换了5任贸易谈判代表。双方马拉松式的谈判显示出了中国入世的艰难,也显示出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入世的审慎态度。

对于美国来说,随着苏联的解体,世界上再没有一个国家能阻挡其前进的脚步。当时的世界完全是由美国主导的世界,而出于意识形态以及历史等方面的诸多原因,中国并非是美国能够放心的盟友。

一旦将中国纳入这一世界贸易体系,则意味着中国能在规则范围之内合理地承接许多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这对于中国来说是巨大的机遇。

然而美国当局和世贸组织的相关负责人却始终难以对中国卸下防备。双方意识形态领域的巨大隔阂、中国秉持的不结盟的外交政策成为了中国入世的最大阻碍。

而对于当时如日中天的美国来说,这漫长的15年是美国对中国的考察期,美国在观察中国发展的潜力有多大,同时也在针对中国加入世贸后可能会出现的情况进行布局。

因此,在这段时间里,我们承受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太多的屈辱。从1996年台海危机到1999年南联盟大使馆被轰炸,再到2001年的南海撞机事件,美国将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运用到了极致。

而面对中国亟待发展的迫切要求,当时的中国政府选择了忍耐,选择了严正抗议和正常交涉,而没有做出一些过激的举动。

中国政府的退让满足了美国“横扫世界”的虚荣心,也潜移默化地消解了美国对中国的许多顾虑。

没有人认为当时GDP仅有1.3万亿的中国有能力与GDP高达10.6万亿的美国抗衡,因此,虽然仍将中国作为潜在的对手,但此时的美国已经开始考虑中国入世的可能性。

而“911事件”的爆发确实不失时机地给中国入世提供了一个契机。

恐怖组织投向纽约世贸双子星的炸弹炸醒了美国人的美梦,也让美国政府迅速从喧嚣浮华的盛世中惊醒并将枪口指向了中东、指向了阿富汗,而中国此时在反恐问题上的表态也让美国逐渐明确了态度。

为了稳固其世界霸主的地位,美国计划通过“中国入世”来搅乱世界格局。扶持中国以抗衡日益崛起的日本、欧盟和俄罗斯,美国仍然想坐收渔翁之利。

也正是在这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中美之间终于达成了一致。从短期来看,中国加入世贸对于美国来说绝对是名利双收。

一方面美国可以通过中国庞大的市场获取巨大的收益。拥有近13亿人口的中国能提供源源不断的廉价劳动力,这不仅能奠定其世界工厂的地位,而且能使中国成为美国产品的倾销市场。在买卖之间,美国可以两头赚钱,而以中国的人口和市场环境来看,中国还可以给美国打很长时间的工。

因此,美国人只要坐在家中就可以数钱数到手软。而对于中国来说,这无疑是中国让渡了一部分国企和私企利益换来的发展机会,至于效果如何则需要时间来验证。

另一方面,正如前文所说,中国这样一个大体量的国家下场注定会搅乱世界市场格局。从低端生产到产业链转移,中国能承接全球绝大多数的中低端产业转移,而这无形当中就会冲击日本、欧盟等主要经济体在世界产业格局中的地位,并进一步稀释其产业结构。

放眼全球,除美国外,没有一个国家能支撑得起一套近乎完善的产业布局,而中国吸纳了各国的低端产业之后势必会让日本、欧盟等国不能两条腿走路。“百花齐放”之下,美国一超的地位只会越发稳固,美国不必亲自动手就可以阻止日本和欧盟的高速发展。

另外,美国同意中国入世还是从金融角度考量后的慎重选择。在克林顿主政白宫期间,美国经济高速发展,进入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牛市,而索罗斯席卷东南亚更是让华尔街赚的满钵响,这直接导致了小布什上任后美国财政竟然有所盈余。

但长时间的牛市过后必然会有一场金融危机。从美国的角度来说,美国希望下一场金融危机发生在中国,这样美国依然可以举起“美元屠刀”进入中国市场收割韭菜。因此,中国入世之后发展得越好,美国就能在下一场金融风暴中获得更多的收益。

所以综合以上几点因素,美国选择了允许中国入世。

此时的美国正做着“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美梦,而此时的“灯塔国”确实有俾睨天下的底气。

2、中国加入世贸的意义

15年的磋商谈判使得美国在中国入世上吃尽了红利,因此,对于中国2001年入世,美国自然是乐见其成。

而对于中国来说,加入世贸组织虽然是风险与机遇并存,但当时的中国更需要这个机会,来拥抱世界、拥抱经济全球化。

加入WTO不仅意味着中国商品在进入国际市场时能有平等和公正的待遇,而且还意味着中国能分享经济全球化的成果,能真正地融入到全球产业链之中,实现经济的快速腾飞。可以说,只有加入WTO,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改革开放才能迎来最彻底和最深刻的变革。

因此,虽然在与世贸组织、与美国的谈判上困难重重,虽然当时的中国政府面临着国际和国内的双重压力,但中国还是在坚定不移地推动着谈判进行。

在长达15年的时间里,谈判桌即是战场,如何在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前提下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达成共识,中国贸易谈判代表们殚精竭虑。

2001年11月10日,中国正式加入世贸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在新世纪的伊始,美国满心欢喜地畅想着其下一个盛世。而对于中国来说,中国注定会成为这个时代最闪亮的底色。

如今回头来看,中国加入世贸的意义已经不止于贸易领域,而是影响了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从外贸体制来说,自加入世贸后,中国的外贸领域成为了开放力度最大的领域,允许外资进入中国市场使得中国直接参与到了全球化的生产之中,在这过程中所带来的技术以及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变革不仅扩大了我国的生产规模而且还活跃了投资市场,使得中国的经济、金融等领域都取得了飞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日趋完善。

而从关税的角度来看,中国对海关体制以及关税方面的变革使得我国能够同国际标准接轨,而标准化的制度又能反过来促进贸易的发展,优化国际国内的资源配置。在以WTO为基础的多边贸易秩序的指导下,我国的对外贸易体制日益完善,这也使得我国能更好地利用规则来进行多边贸易,并能在国际经济市场中争取到更多的话语权。

而最为关键的则是中国加入世贸以后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倒逼了国有企业的自我变革与成长。旧有的计划经济体制的顽疾被逐渐打破,在“看不见的手”的指导下,国有企业必须面临来自外资和民营企业的双重挑战。

这一方面促使国有企业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企业重组的步伐,另一方面也强化了企业的竞争意识。国外先进的经营思想和经营理念进入中国,中国企业家从思想上完成了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真正转变。

虽然在短时间内形成了一股“下岗潮”,但在这之后,中国真正意义上进入了改革创新的时代。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广阔的就业空间,中国在成为世界工厂的同时,中国人也正走出国门,实现了与世界的同步和接轨。

在加入WTO以来的20年间,中国经济实现了指数增长,相较于20年前,中国GDP增长了近10倍。

如今,我国GDP已经稳居世界第二的宝座,而曾经不可一世的美国却也对中国的崛起无可奈何。当年的“广场协议”生生遏制住了日本崛起的脚步,但时至今日,美国纵使对中国使尽手段却也难以撼动中国的根基。

回顾过去20年,美国绝对是苦乐参半。以2008年的金融危机为标志,中国所走的路离美国所期望的越来越远。

从2001年到2008年,中国按照美国的期望为美国输送了数不尽的钞票,而等到2008年金融危机在美国爆发后,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已经无力支持美国在全球“开炮”。

相反,我国为了对冲美国金融危机风险进行的4万亿基建投资却为中国的崛起插上了翅膀,中国的基建和城市化建设也因此狂飙突进,进入了新的阶段。

毫无疑问,美国对自身实力的过度自信和对中国的轻敌放大了中国入世所带来的双重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在这20年间,是中国和中国人民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才换来了如今的辉煌。

3、中美贸易战及以后

CCG创始人王辉耀说:“WTO是中国最好的天然贸易防线,中国最需要做的就是守住WTO这套体系,并在其中作出更大的贡献”。

随着世界单边主义的盛行,中国遭遇了自加入世贸以来最大的困境。在中国逐渐成长为世界一极的过程中,美国再难通过各种手段遏制中国的发展,因此,从台面下的暗流涌动上升为台面上的明火执仗也已成必然。

从奥巴马高调重返亚太到特朗普任期内与掀起了中美贸易战,再到如今拜登在世界范围内合纵连横大搞对中国的包围圈,如今中国不仅在经济贸易领域面临着颇多阻滞,在军事外交上也时常处于风险之中。

然而美国看似咄咄逼人的举动背后却昭示了其实力的下降和全球霸权统治的终结。中美贸易战中中国的不落下风已经预示了一个信号,即如今的中国已经有能力和底气抵抗美国的一系列“制裁措施”。

中国所谋求的是在维护WTO公平性的基础上,在争端解决机制内合理解决矛盾。经济全球化仍是大势所趋,单边主义注定不可能实现。

而从两国发展的角度来说,或许从加入世贸的那一刻起,中国就已经开始了对美国统治格局的挑战。

2008年的金融危机让美国元气大伤,而2015年美国掀起的对华金融战失败则标志着美国企图利用美元来收割中国改革成果的计划破产。

在美国允许中国入世的几大企图中,利用金融战争打击中国是最终也是最重要的目的。因此,对华金融战的失败则意味着美国已经不能从中国入世中获得好处。

换句话说,如今的中国已经不在美国的控制之下,在加入世贸14年后,中国真正意义上成为了世贸规则的参与者和制定者,所以,中美贸易战中双方的势均力敌也是必然。

对于当下的中国来说,加入世贸的红利已经逐步显现,而如何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实现由制造业大国向创造业大国的转型则是社会各界都必须思考的一项重大课题。当年的坚持和妥协换来了如今的盛世繁华,眼前的利益不过是过眼烟云,重要的是谁能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