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生活常识 >

凄神寒骨什么意思(八年级语文寒假自学课:小石潭记)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15 08:31:46    

第04讲 小石潭记


需要答案请关注+留言



一、作者介绍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世称“柳河东”。与刘禹锡等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唐宋八大家”之一。又工诗,风格清峭,与韦应物并称“韦柳”。有《河东先生集》传世。代表作有《渔翁》《捕蛇者说》等。

二、文体知识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因此,它可以写景状物如《核舟记》,也可以叙事如《桃花源记》,也可以将写景状物与议论抒情结合起来如《小石潭记》。

三、创作背景

本文选自《柳河东集》卷二十九(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柳宗元参加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政治失意使他心情抑郁,于是他常在闲暇之余游山玩水,借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在此期间,他写下了许多游记,其中“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与《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最为有名,《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的第四篇。

四、字音字形

篁(huáng)竹 清冽(liè) 卷(quán)石底以出 为坻(chí)

为嵁(kān) 参(cēn)差(cī)披拂 佁(yǐ)然不动 俶(chù)尔远逝

往来翕(xī)忽 犬牙差(cī)互 寂寥(liáo)无人 悄(qiǎo)怆(chuàng)

幽邃(suì ) 龚(gōng )古

五、课文朗读

从小丘 / 西行百二十步,隔 / 篁竹,闻 / 水声,如 / 鸣珮环,心乐之。伐竹 / 取道,下 / 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 / 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 / 翠蔓,蒙络 / 摇缀,参差 / 披拂。

潭中鱼 / 可百许头,皆 / 若空游/无所依,日光 / 下澈,影 / 布石上。佁然 / 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 / 与游者相乐。

潭 / 西南 / 而望,斗折 / 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 / 犬牙差互,不可知 / 其源。 坐潭上,四面 / 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 / 寒骨,悄怆 / 幽邃。以 / 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 / 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 / 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六、词语汇总

(一)重点词语

1.小丘:在小石潭东面。

2.篁竹:竹林。

3.如鸣珮环: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珮与环都是玉质装饰物。

4.水尤清冽:水格外清凉。冽,凉。

5.卷石底以出: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卷,弯曲。

6.坻:水中高地。

7.屿:小岛。

8.嵁:不平的岩石。

9.翠蔓:翠绿的藤蔓。

10.佁然:呆呆的样子。

11.俶尔远逝:忽然向远处游去。

12.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13.犬牙差互: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

14.悄怆幽邃(suì):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悄怆,忧伤的样子。

15.清:凄清。

16.隶而从:跟着同去的。

17.二小生:两个年轻人。

(二)一词多义

1.可 (1)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

   (2)可以,能够。不可久居。

2.从 (1)自,由。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跟随。隶而从者。

3.清 (1)清澈。水尤清冽。

   (2)凄清,冷清清。以其境过清。

4.差 (1)长短不一。参差披拂。

   (2)交错,动词。其岸势犬牙差互。

5.见 (1)看见。下见小潭。

   (2)看见,动词。明灭可见。

6.乐 (1)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心乐之。

   (2)逗乐,嬉戏。似与游者相乐。

7.以 (1)因为。以其境过清。

  (2)表修饰。卷石底以出。

  (3)把。全石以为底。

8.而 (1)不译,表顺接关系。乃记之而去。

   (2)不译,表修饰关系。隶而从者。

9.游 (1)游动。皆若空游无所依。

   (2)游览。同游者。

10.环(1)玉环。如鸣珮环。

   (2)环绕。竹树环合。

11.为(1)作为。全石以为底。

(2)成为。为岩。

(三)古今异义

1.小生:

古义:年轻人。

今义: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去:

古义:离开。乃记之而去。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去。

3.闻:

古义:听到。闻水声。

今义:用鼻子嗅气味。

4.居:

古义:停留。不可久居。

今义:住。

5.可:

古义: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

今义:能愿动词,可以。

6.布:

古义:映。

今义: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

7.许:

古义: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现在用法的“来”。

今义:允许。

8.佁(yǐ)然:

古义:呆呆的样子。

今义:痴呆或深思的样子。

(四)词的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2.下见小潭。下:名词作状语,向下。

3.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4.日光下澈。下:名词作状语,向下。

5.俶尔远逝。远:名词作状语,向远处。

6.潭西南而望。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7.斗折蛇行。斗:像北斗七星那样。蛇:像蛇那样。

8.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

9.凄神寒骨。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使……凄凉。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

10.如鸣珮环。鸣:使动用法,使……发出声音。

11.心乐之。乐:意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以……为乐。喜欢的意思。

12.近岸。近:形容词作动词,靠近。

13.隶而从者。隶:名词作动词,作随从。

14.似与游者相乐。乐:形容词作动词,逗乐。

七、特殊句式

1.省略句

(1)乃记之而去。(省略主语“我”,即作者)(我)于是记下这番景致便离开了。

(2)斗折蛇行。(省略主语“溪水”) (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前行那样蜿蜒。

(3)以其境过清。(省略主语“我”) (我)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凄清。

2.倒装句

(1)如鸣珮环(正确语序:如珮环鸣) 好像玉环玉珮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2)全石以为底(正确语序:以全石为底)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3)卷石底以出(正确语序:石底卷以出) 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

八、课文翻译

从小土丘往西走约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水声,好像挂在身上的玉珮、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于是)砍伐竹子,开出一条道路,下面显现出一个小小的水潭,潭水特别清凉。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像各种各样的石头和小岛。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潭中大约有一百来条鱼,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鱼儿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鱼儿)呆呆地静止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跟游人逗乐似的。  

向小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水)像北斗七星那样的曲折,(又)像蛇爬行一样的蜿蜒,(有时)看得见,(有时)看不见。溪岸的形状像犬牙似的参差不齐,看不出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坐在石潭旁边,四面被竹林树木包围着,静悄悄的,空无一人,(这气氛)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地待下去,(我)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  

一同去游览的有吴武陵、龚古和我的弟弟宗玄。跟着一同去的还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九、核心理解

1.课文是一篇游记,条理十分清楚,读课文用简洁的话概括各段内容,并说说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2. 作者是怎样写鱼的?其中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4.文中作者运用多种方法绘景,试举例说明。

5.本文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着情感,请分析作者情感的起伏变化。

6.与作者同行的有五个人,为什么第4自然段还要说“寂寥无人”?

7.作者离开小石潭的原因是什么?由此感受作者当时的心境。

十、课文主题

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散文,作者抓住景物特点生动细致地对小石潭加以描绘,着意渲染了小石潭静穆、幽美的环境,抒发了自己谪居时的悲凉凄怆之情。

十一、写作特色

1.移步换景与定点观察相结合

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使读者眼前逐一出现不同景物: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水声,由水声寻到小潭,犹如跟随导游边移步,边观景,边听讲解,富有画面感和动态感,到小石潭以后,又采用定点观察的方式,由近及远,写出小石潭及周围景物的特点。

2.精细生动地描绘景物。

本文运用多种方法写景,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从听觉、视觉和触觉等多个角度描绘小石潭。“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起笔就有声有感。“水尤清冽”从视觉和触觉两个角度写潭水的清、凉。“青树翠蔓”“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明灭可见”,景物的色彩、光线的明暗变化真切而清丽。

3.情景交融的写法。如“坐潭上……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让读者在领略画卷美的同时,不禁对作者寄予同情,这就是艺术的感染力。再如写最初发现小石潭时,先说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再写游鱼“似与游者相乐”,给景物染上人的感情色彩,创造了更为鲜明动人的境界。

十二、理解性默写

1.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写作者发现小石潭经过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石潭记》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 ____________。

3.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与“伐竹取道”前后呼应的句子:①_______ ②_______。

4.《小石潭记》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石潭记》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石潭记》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小石潭记》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的柳宗元却感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小石潭记》中与《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小石潭的全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写出潭中石头形态各异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描写了游鱼的数量和形神姿态,也从侧面生动传神地写出潭水的澄澈透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柳宗元的《小石潭记》,间接(侧面)写出潭水清澈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3.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描写游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既烘托出小石潭的幽寂,又勾勒出小石潭水的清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写游鱼忽然间游来游去,轻快敏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5.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写游鱼静态的句子:____________。写游鱼动态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写潭中小鱼似与游者逗乐,调皮活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表现潭水的清澈,既有正面叙述,如:________。又有侧面描写,如: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形容两岸弯曲、岸势峭拔多姿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

19.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写出小石潭源头悠远、神秘莫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运用比喻,描写溪身、溪水蜿蜒曲折而又时隐时现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写潭边周围树木优美姿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写久坐潭边游人的感受,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点睛之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写出小石潭环境清冷,使人内心忧伤凄凉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意渲染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气氛,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游历小石潭后作者最大的感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暂时忘忧的愉快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十三、出自本文的成语

1.斗折蛇行: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形容道路曲折蜿蜒。

2.犬牙差互:形容地形交界处像狗的牙齿一样互相交错。

考点一:古今异义

例1: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妻子、儿子;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B.无论魏晋。(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假设的连词。)

C.不可久居。(古义:停留;今义:居住。)

D.余弟宗玄。(古义:你;今义:剩下。)

考点二:文言虚词

例2:下面句子中的“而”字与“潭西南而望”一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化而为鸟 B.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C.怒而飞 D.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考点三:文学常识

例3: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

A.《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抒情议论,属于散文的范畴。

B.刘禹锡与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为“刘柳”。

C.唐宋八大家包括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曾巩、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

D.《永州八记》是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借写山水游记书写胸中愤郁的散文。

考点四:理解鉴赏

例4:下面对《小石潭记》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按游览顺序,先写发现小石潭,然后描写水、石、树、鱼等潭中景物,再写小潭源流及潭中氛围,最后记录同游者,构思巧妙,结构完整。

B.文中的“心乐之”之“乐”表现了作者听到悦耳水声之后的欣喜之情;“似与游者相乐”之“乐”则写出了作者与游人同乐的轻松与快慰之情。

C.本文运用了点面结合和动静互衬的表现手法:“全石以为底”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佁然不动”是静,“往来翕忽”是动。

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八个字不仅高度概括了潭中氛围以及环境清幽的特点,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基础过关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俶尔(chù) 佁然(yǐ) 奉壹(yī) 幽邃(suì)

B.篁竹(huáng) 清冽(liè) 翕忽(xī) 为屿(yǔ)

C.为坻(chí) 为嵁(kān) 寂寥(liáo) 披拂(fú)

D.翠蔓(wàn) 龚古(gōng) 差互(cī) 珮环(pèi)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下见小潭(向下) B.日光下澈(穿透)

C.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D.其岸势犬牙差互(狗的牙齿)

3.下面句子划分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岸势\犬牙差互 B.皆若空\游无所依

C.四面竹树\环合 D.似与\游者相乐

4.下列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下见小潭 B.心乐之

C.如鸣珮环 D.其岸势犬牙差互

5.写出下列词语的古今义。

①乃记之而去

古义: 今义:

②崔氏二小生

古义: 今义:

③不可久居

古义: 今义:

6.下列句中“可”的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潭中鱼可百许头

B.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C.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7.下面句子中的“以”字与“全石以为底”一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其境过清。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亚夫军细柳,以备胡。

D.以君之力,曾不能损山之一毛。

8.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隶而从者

B.水尤清冽 以其境过清

C.日光下澈 下见小潭

D.凄神寒骨 林寒涧肃

9.下列各句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B.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D.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为山水游记,是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写的一组游记中的第四篇。这组游记名为“永州八记”。

B.《小石潭记》按游览顺序写景,层次井然,脉络清晰,值得借鉴。其写作顺序是: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C.作者在文中着力描写了小石潭的幽静,而这幽静给作者的具体感受是: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D.文章开头写到“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其中 的“心乐之”三个字奠定了全文愉悦的感情基调。

11.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这篇短小精美的山水游记,按“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溪流——潭上感受——交代同游者”的顺序,记录了作者游览的经历。

B.文章开篇以环珮相击之音来写水声,表现出水声的清脆,令人愉悦;同时也借水声烘托出环境的幽静。

C.第②段写游鱼,先总体写鱼的大体数量和“空游无所依”的状态,接着采用特写镜头写日光鱼影,勾面出一幅生动活泼的游鱼图。

D.作者善用正面和侧面的描写方法来写景物,如“斗折蛇行”,就是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写出了溪流的曲折蜿蜒。

12.默写。

(1)《小石潭记》中表现小石潭蜿蜒曲折的语句是: , 。

(2)《小石潭记》中写小石潭源头悠远、两岸弯曲的语句是: ,

(3)《小石潭记》中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 ,

  1. 《小石潭记》中描写树木、藤蔓的句子是: , ,

13.有人说,小石潭是一幅画,这幅画既有粗线勾勒,又有工笔细描。粗线勾勒时,寥寥数笔,就点出了小石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和“四面竹树环合”的主要特点。工笔细描时,将近岸之石的奇形怪状,水中游鱼的怡然自得,溪流岸势的犬牙差互,整体环境的凄神寒骨,刻画得淋漓尽致,形神兼备,令人神往。请你仿照示例,为你喜欢的景点写一段导游词,要求抓住其特点,用富有激情、生动的语言进行介绍。

【示例】小径通幽——走入小径,你会观赏到青树翠蔓、蒙络摇缀的优美景色,会闻到沁人心脾的翠竹清香,也会体会到“鸟鸣山更幽”的独特意境。近观则竹树环合,清风徐来;远眺则群山连绵,雾霭苍茫。

提升专练

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选出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隶而从者

B.乐:心乐之 似与游者相乐

C.可:不可久居 珠可历历数也(《核舟记》)

D.游:皆若空游无所依 同游者

2.下面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石/以为底 B.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C.其岸势犬/牙差互 D.乃/记之而去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文章第二段写了潭水的清澈、澄净的特点时用的写作手法是什么?作用是什么?

5.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三段又写“悄怆幽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