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生活常识 >

自梳女什么意思(自梳女:中国的一段女性传奇)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30 10:16:25    

大家听说过自梳女吗?她们最近在热搜上好火…


简单来说,自梳女就是一群终生未嫁的女人。


而且,她们还特别特别酷!


如果你问她们为啥不结婚,她们会说




会说




如果别人对她们的生活指手画脚…


她们又会直接来一句




讲真,老一辈人能有这个思想,羊是真的很佩服。


羊不是说不结婚就是cool girl哈!!!


只因为在好几十年前那个思想保守封建的年代里,竟然还有这样一群女性的存在?


而在做完功课后,羊迫不及待想分享给你们,立马就开始动笔了!


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自梳女的故事,就是中国的一段女性传奇。




自梳女到底是什么?




不知道有没有人看过电影《自梳》?


在羊心里,这是女性电影的巅峰之作之一。


在电影里,自梳女意欢被父亲卖给地主,她宁死不从,花楼妓女玉环救下来后,又发生了一系列感人至深的故事。


而意欢之所以甘愿做自梳女,就是因为不愿嫁人。


那么,何为自梳?


其实古时候的女性在结婚后,一般都是要盘起头发的,后来,不想结婚的女性会自己把头发盘起,用这个行为来告知外界,自己终生不婚。


电影中的意欢就是这样。


她深知自己无法和爱慕多年的竹马结婚,更不想为了拯救爸妈嫁给不喜欢的土财主,所以干脆选择了自梳。


而这种行为,绝对不是电影在搞夸张效果,这是我国真实存在过的一个特殊现象。




说实话,包括羊在内的很多人在此之前都不知道自梳。


自梳是珠三角地区特有的一种婚嫁现象,它以顺德、南海、番禺为中心,盛行于清初,直到辛亥革命初期,历久不衰。


而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首先,古时候男性干活养家居多。


大家都知道谁干活谁有经济权吧?所以那时很多女生嫁人后,家庭权基本掌握在男人和翁姑手中。


于是,不少女孩选择用牺牲青春的方式来摆脱夫权控制。




至于这第二个原因,羊可得重点讲讲了。


清末时期,珠三角地区的缫丝工商业非常发达,为女孩子带来了很多工作机会。


那时候的缫丝女工,凭借收入完全可以养活自己。


古时代的女人无法工作,要靠丈夫养着。


但现在不一样了,我能赚钱,能独立生活,我有资格去拒绝包办。




自梳女的内核:精神独立




当然了,羊这不是在探讨婚姻观,纯粹是因为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自梳女完全算得上女性先锋。


中国的历史很长,就算是上世纪初,封建思想也依然影响着很多人。


而环境越传统,自梳女就越牛。


她们可不是单纯的不结婚,她们反抗的是封建传统教条,拒绝依附别人。


在广东佛山的公记隆怡老院,就生活着一群自梳老人。


纪录片《自梳》拍摄于2010年,当时老人们的年龄普遍在90岁上下,按这个时间倒推,这群老人基本都生于上世纪20年代。




那个时候的两广地区流行的是媒妁之言,但这群女人偏偏不听。


有位自梳老人是家里的大姐,按照旧俗,如果她不结婚,家里的弟弟妹妹也是不能结婚的。


21岁的时候,她家有人想结婚了,但她不愿意随便嫁人,干脆心一横变成自梳女了。




当时封建思想盛行,自梳女的婚姻观却格外清醒。


弟弟要娶媳妇,她可以妥协,但妥协的方式绝不是随随便便结婚——


“那么小就结婚,我怎么知道自己嫁的人是什么样啊?”


简单来说,就是谁爱将就谁将就去,我宁缺毋滥。




那时候的自梳女,见证了太多封建礼教下女性的悲剧婚姻,她们深知依附的可怕——


“我的生活我说了算,谁也别想管我。”




而自梳女为什么会有这种底气?


因为她们可以自己养家。


她们早已厌倦了封建教条下,女性受制于家庭,依附于男性的风气,所以与其被动地接受父母安排的婚礼,去面对未知的婚姻生活,不如直接靠自己的能力赚钱。


直白点来说,自梳女的宗旨就是——


拒绝包办婚姻,搞钱搞钱搞钱!




早在抗日战争之前,这群自梳女已经有了现代女性的特质:独立。


而两广地区发达的轻工业正好给她们提供了机会,很多自梳女都做起了纺织女工。


那时候大家都没有特别富裕,纺织厂的工资虽然不多,但养活自己足够了。


更牛的是,自梳女们很能“折腾”。


不管周围的环境有多遭,她们都绝不依附别人。


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去了佛山,自梳老人那就跑到香港找工作,日本人去香港了,她们就又回去佛山打工。




从香港回佛山的路上没有饭吃。


自梳老人没吃一粒米一口菜,实在饿得受不了了,就吃马屎吃花生衣。


这样的苦日子,老人整整熬了八天。


有人说,嫁人了有人依靠了,就不会这样苦了,可是,她们宁愿乞讨,也不愿意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




她们的独立和血性,是发自于骨子里的。


解放后,大家的生活水平开始上升,媒妁之言也不再是绝对主流,有些人便开始给自梳老人说媒。


有位老人的朋友有点儿人脉,想给俩单身的人牵条红线,结果——


“市委夫人?我才不当!”


其实她不是在抗拒结婚。


只是在她的思想里,丈夫再牛也没用,女性不需要别人赋予的光环。


如果要结婚,必须是出于爱,没有合适的人,自己养自己同样可靠。




即使是现在,已经进入到八九十岁的年纪,她们依然保持着独立倔强的形象。


在公记隆怡老院,90岁的联姑从不用护工帮忙洗头。


“只要我的手还能动,就不用别人伺候。”


人虽然老了,但她依然保有着曾经的底线,觉得万事不如靠自己。




宜姑同样如此。


她的眼睛在晚上会看不清东西,但她又不想让别人帮她干活,所以她总是倔强地在白天收拾衣物。


这群老姐妹也很会给自己找乐子。


她们平时会聚在一起搓麻将,还会拌嘴撒娇闹脾气。


也许是年轻时的经济独立给了她们自信的底气,虽然上了年纪,但依然俏皮可爱——


喜欢别人夸自己漂亮,自己也觉得自己漂亮。




当然了,不是所有人都认同她们的生活方式。


要是有人说闲话了,她们也会直接开怼——


“你是给我饭吃了,还是给我钱花了?你管我?”




她们的一生充实且忙碌。


讲真,哪个女孩没幻想过爱情?


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女孩子是不自由的。


婚姻就像是对赌协议,丈夫不是自己选的,财产也不是自己说了算的。


于是,靠啥都不如靠自己,丈夫赚得再多也没有自己挣钱踏实。


当时其实并没有多少人能理解这种前卫的思想,但自梳老人从不在乎——


你骂吧,嘲讽吧,反正我也不改


“我就是这么坏,这么倔,这么凶!”




这就是自梳女。


在那个不自由的年代里,她们却发誓一生不嫁。


不为别的,只为了反抗包办婚姻,为了逆转自古以来女性的依附地位。


她们的生活轨迹不是伺候老公,而是去工厂上班。


她们从那时就知道,只有独立自主,才能给女性带来真正的安全感。





不结婚不是目的,独立才有选择权




怎么样,这群奶奶很酷吧?


但羊必须要说实话——


公记隆怡老院里的自梳老人算是过得比较不错的,很多自梳老人的晚年,其实并没有这么好。


在那个年代,只有自梳女之间会相互认同。


如果哪个自梳女钱赚得不够多,没能和其他姐妹一起买房子住进姑婆屋的话,那她会连停尸的地方都没有…按照习俗,自梳女是不能死在自家或亲戚家门口的,只能被放在村外,并且也只有自梳姐妹会去村外悼念她。




自梳女其实是可以“嫁人”的。


有些人为了避免晚年孤苦伶仃,会选择嫁给死去的人。


当男子死而未葬时,自梳女嫁为死者之“妻”,她要披麻带孝守灵送葬,但在这之后”翁姑稍—不满,就可以把她赶出家门不再认作媳妇。可怜的自梳女们受尽精神和劳累身体的折磨,才换得个死的“门口”…


讲真,在百度百科上看到这些资料时,羊真的好气…明明是独立的人,可以自己赚钱自己生活,为什么会不被家人承认啊?


离谱,荒唐,可笑。


但!


仅管如此,那时依然有很多女性选择加入自梳。


她们顶着不被家族承认、晚年孤寂的风险,也要反抗封建争取自由。




而从30年代起,行业开始衰落,不少自梳女的收入骤减,她们的日子过得很苦,为了能继续独立赚钱,有些自梳女选择远离家乡,独自去香港漂泊…


很多人直到死,都没有回到生养自己的土地。


有人说,她们好傻。


可羊不觉得,羊只觉得震撼,敬佩。


一个人需要有多大的信念,才敢在旧时代的非议声中选择人最少的道路,哪怕前路结果未知,也要孤勇前行。


结婚与否从来都不是重点。


她们不是不想结婚,她们只是用这种最直接的方式来树立一个新的价值观——


女性是可以独立的,思想和肉体都可以不再依附他人。




羊还看过一个新闻。


一个老人在年轻时,因为拒绝包办婚姻成为自梳女,后来又做了37年的保姆…


很辛苦,但也值得。


时代在一点点发展,我们现在的日子好,地位高,思想独立,婚姻自由,我们可以自己选择过怎样的生活,和自己喜欢的人组建家庭。


但在那个新旧观念交替的年代,自梳女的独立思想非常之难得。


没人想孤单一辈子,自梳虽然是为了独立,但同时也给自己套上了一个枷锁…所幸,我们的时代已经足够自由,不需要再走这种极端方式了,这个承载着时代伤痛的现象虽然短暂,但却是羊心里最美丽的光影。




虽然羊未来是要跟金城武结婚的,但独立的内核羊实在是太爱了!


独立勇敢的女孩,就算老了也是酷女孩!


如今女性的生活已经很好了,但依然愿你我都能有持有她们对人生的那份清醒和底气——


去学习,去努力,去选择自己想要的路,去追寻自己想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