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人民币在全国很多城市进入测试,如何使用数字人民币如何进行支付,成为测试过程中值得关注的细节。
在数字人民币测试过程中,看到不同地区测试中主要有几种支付方式,有扫码支付、“碰一碰”支付。同时,一款本已沉寂了的银行卡产品——可视银行卡,再一次重出江湖,作为可以脱离手机的“钱包”模式,让部分使用智能终端较为困难的客群,通过使用这张可视银行卡进行数字人民币支付,也为更多人群跨越数字化“鸿沟”提供了便利。
从此前央行公布的专利来看,其将硬件钱包概括为“数字货币芯片卡”,而数字货币芯片卡则具体可以包括可视蓝牙IC卡、IC卡、手机eSE卡、手机SD卡、手机SIM卡等多种形态。另外,可视银行卡可以支持 “硬钱包”,同时也支持“软钱包”,就是数字人民币不直接存储在卡片里,通过卡片绑定数字钱包账户作为支付工具,而数字人民币仍然存储于后台服务器中的数字钱包账户。
“可视银行卡”,从外观上看,右上角有电子水墨屏窗口,可以显示消费金额、余额、离线可用次数等信息。卡片通过蓝牙方式与智能手机进行交互,固定时间内同步账户信息。这种形式的可视银行卡实际上是与App中的数字人民币账户为同一个,账户信息需要在一定时间内进行同步,因此也只能进行有限次数的离线消费。“可视银行卡”可以理解为常用的“交通卡”,其钱存在卡片当中,但是消费前需要向卡片进行充值才能进行消费,而这也是“双离线”支付的关键所在。
这类“可视银行卡”并不是新产品,早在2014前后,国内发卡银行曾经热过一段时间,建行和交行推出过这类产品面世。但是可视银行卡逐渐被市场所放弃。究其原因,首先是成本问题,印象中建行信用卡年费大约160元,交行借记卡费用为120元,因各种原因换卡,还需要支付工本费。如此之高的成本,除了“发烧友”外,恐怕普通用户都会望而却步。
其次是用途,可视银行卡是通过显示窗口,可以查询账户的资金余额,有的卡只能查询“电子现金”账户余额而不是卡片账户总额。可视银行卡也具有安全认证(动态令牌)功能,在账户进行大额转账时作为动态验证使用。然而,随着移动支付的日盛,银行都在大力发展手机银行,用户可以随时查询更多的账户信息,还提供更多的服务。如果可视银行卡产品的局限性已经无法与手机银行匹敌。
那么此次可视银行卡随着数字人民币的测试而重出江湖,是否会为这款产品带来“第二个春天”呢?
2015年的时候,曾有一家制造可视银行卡的企业咨询过对可视银行卡未来市场的预测,当时告知如果只是作为普通银行卡,而由用户承担工本费用的话,这款产品的前景渺茫,毕竟可视银行卡的作用除了外观可炫外,与银行卡的实用性并不匹配。如果说“实用性”,可能需要用于某些特殊支付场景,由政府或有关部门进行补贴予以扶持。
此次数字人民币的测试,从对所附加使用可视银行卡的介绍中看到一个特殊的作用,就是可视银行卡要承担起在数字人民币普及之后,对特定人群,比如一些对使用移动终端不熟练的老年用户,通过使用可视银行卡的非接触支付和扫码支付实现快捷支付,同时还能简单查询消费记录,很好地为这部分群体化解了数字化时代的困局,让他们也能感受到数字人民币的便捷。
虽然在移动支付时代,实体银行卡的使用空间确实越来越小,尤其是年轻人几乎连银行卡都不带了,更不要说现金。但是不可否认,数字人民币对于很多人来说,将来在应用中会让那些使用移动终端困难的用户遭遇到很多麻烦,而银行卡的使用相对来说更容易被接受。可视银行卡的余额显示、交易查询等功能,也为这部分用户带来了使用上的方便。可视银行卡在国外卡组织也已经投入应用。
从这个角度看,由于可视银行卡的特殊用途可以获得政府补贴的话,也是可视银行卡迎来了“第二个春天”,至少要保证这部分特殊人群在未来数字人民币正式启动之后的应用,可视银行卡还是具备了非常大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