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生活常识 >

巴金原名叫什么代表作有哪些(巴金是笔名,你知道他的原名吗?)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10 09:16:30    

——兼谈笔名巴金的来源


巴金,是我国现代文学大作家的笔名。他的小说三部曲《家》、《春》、《秋》,爱好文学的几代人都读过。

昨天偶然在头条刷到一个视频,发布者在街头随机采访几个貌似文青,提问:巴金是笔名,你知道他的原名吗?结果,答案五花八门,竟然没有一个人答对,只有一个帅哥答对了一半——李芾甘

这让我想起42年前读大学时的一件往事。

作为中文系学生,课余我大部分时间都泡在图书馆或资料室,阅读各地报刊。一日,看到山东《曲阜师院》报1981年1月30日第六期转载的山东大学的《中国现代作家的笔名》,其中巴金的原名写作李芾甘。根据我掌握的资料,巴金的原名是李尧棠,字芾甘。于是,我就给该报编辑部写了一封信,希望他们予以更正,以免以讹传讹。不久,我的信就刊登在该报1981年3月30日出版的第七期上,还附了编辑留言,对我的指正表示感谢。

尽管绝大多数读者都知道巴金是笔名,但对这个笔名的来历并不是很清楚。我在下面顺便科普一下。

李尧棠第一次使用巴金这个笔名,是在1928年10月发表论文《脱洛斯基的托尔斯泰论》时。该文发表在《东方杂志》第20卷第19号。1929年他在《小说月报》1-4期上发表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时,再次署用“巴金”。

为什么使用这个笔名呢?

巴金1958年3月在《谈<灭亡>》一文中说:1927年到法国,“不久我因为身体不好,听从医生的劝告,又得到一位学哲学的安徽朋友的介绍,到玛伦河畔的小城沙多-吉里去休养,顺便在沙城中学念法文。在这个地方我认识了几个中国朋友,有一个姓巴的北方同学(巴恩波)跟我相处不到一个月,就到巴黎去了。第二年听说他在项热投水自杀。我和他不熟,但是他自杀的消息使我痛苦。我的笔名中的‘巴’字就是因为他而联想起来的。从他那里我才知道‘百家姓’中有一个‘巴’字。‘金’字是学哲学的安徽朋友替我起的,那个时侯我译完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前半部不久,这本书的英译本还放在我的书桌上,他听见我说要找个容易记住的字,便半开玩笑地说出了‘金’字。”


青年巴金

巴金所说的这位“学哲学的安徽朋友”,后来担任华中师范学院教授。

1979年春,巴金再次访问了法国。他在《随想录》《沙多-吉里》中,记叙了重访沙多-吉里的情景:“重来沙多-吉里也只是为了扩大友谊。我没有登古堡,过桥头,可是在心上我重复了五十一、二年前多次的周末旅行。”“五十年并不短……而且中间发生了世界大战。连拉封丹中学的外国学生登记名册也不全了,我只找到一个熟悉的人:‘巴恩波’,我找不到‘哲学家'的大名,也找不到我自己的名字-一LiYaoTang(李尧棠)。”巴金在1979年7月12日写的这篇《随想录》,再次证实他的“第一部小说是在这里写成,是从这里的邮局寄出去的。”同时,也再次证实了他的笔名“巴金”就是在沙多-吉里这儿诞生的。

长期以来,一直有一种说法,认为“巴金”就是从无政府主义大师巴枯宁与克鲁泡特金两人名字中各取“巴”与“金”组成,并以此证明他为“老牌无政府主义者”。这是毫无根据的。巴金早年确曾受过无政府主义思想影响,对此,巴金从不讳言。而且,他与“安那其主义”即无政府主义的关系还是他自己向读者透露的。但是,“巴金”一名的来历的确与“安那其主义”无关,这也是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