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到荼蘼花事了”这句诗出自宋代诗人王淇的《春暮游小园》:
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
开到荼蘼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
诗文大意可为:
可爱的梅花洗掉脸上的最后一抹残妆,苏醒过来的海棠又将红妆扮上。
等到荼蘼花开的时候,已是暮春时节,春天的花事就此结束,这时会有丝丝缕缕的天棘爬过那长满苔藓的墙壁。
这里的荼蘼,它和月季,玫瑰一样,本义就是一种蔷薇科植物,它的颜色有两种,黄色和白色。
黄色的荼蘼花,又叫酴醾, “本名荼蘼,一种色黄似酒,故加酉字”——《群芳谱》。
古诗词中有许多关于荼蘼花的诗句,比如宋代诗人赵孟坚《客中思家》“微风过处有清香,知是荼蘼隔短墙。”
还有欧阳修的《荼蘼》“清明时节散天香,轻染鹅儿一抹黄。”
黄庭坚也写过《荼蘼》,“日色渐迟风力细,倚栏偷舞白霓赏。”
在《红楼梦》第63回,大观园的少男少女们一起行酒令掣花签,宝玉的丫鬟麝月,抽到的花签上面,是一枝荼蘼花,题着四个字“韶华胜极”。
宝玉看了之后,忙皱眉藏签,他为什么要藏呢?
因为“韶华盛极”看似是好话,非常的风光,繁华之极,但其实仔细思量,所谓物极必反,繁华的尽头是衰竭。
所以宝玉看了之后,觉得不太吉利,就急忙藏了起来,而事实上,麝月确实像荼蘼花儿一样,是所有丫鬟中最后一个陪伴在宝玉身边的人。
宋代才女吴淑姬有一首《小重山》,开篇第一句就是“谢了荼蘼春事休”。
谢了荼蘼春事休。无多花片子,缀枝头。庭槐影碎被风揉。莺虽老,声尚带娇羞。
独自倚妆楼。一川烟草浪,衬云浮。不如归去下帘钩。心儿小,难着许多愁。
“谢了荼蘼春事休”,荼蘼花开的尽头,美好的春天就将远离了,让人不禁掩面叹息。
那无限的惆怅,哪里是一颗小小的心能够装下!
所以荼蘼一词,在古代虽然很常见,但是现代人却很少提及。
因为荼蘼花开,就代表春天到了尽头,就意味着结束,消失,意味着最灿烂、最美好、最耀眼的时候即将过去。
如果用到爱情中,“爱到荼蘼”,也意味着爱走到尽头,爱到刻骨铭心,而最终一别两宽,这是很多人不愿意接受的结局。
但是花儿终将凋零,春天终将远离,该来的总会来,该走的总会走,“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在时间的冲刷下,花开花谢,人来人往,这个世界总是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
既是如此,我们也不必为了转瞬即逝的美好而心痛,为事物的起落变化而不甘。
所以,愿你我都可以:不暮春光,不染凄凉!
再补充一下,在佛典中,荼蘼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彼岸花。
它开在往生的路上,开在遗忘前生的彼岸,花开一千年,花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
代表着悲伤的爱情,和永无绝期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