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百科 >

黄庭坚是哪里人,祖籍浦江,一场持续30年的证明

557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5-12 22:15:48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人生能有几个十年?为了论证庭坚的祖籍地在浦江,当地文史爱好者追踪了30年。在他们的推动下,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先秦诸子研究中心的方勇教授就此给出铁证,完成证明。

黄庭坚的祖籍在浦江,由此盖棺论定。




【“金华黄庭坚”引发卅年追寻路】


江东放,浦江人,文史爱好者,致力于搜集与整理浦江本地的文史资料。若干年前,浦江县黄宅镇的一名黄姓老者告诉他,黄庭坚是浦江黄氏,此事见诸家谱,是黄氏荣光。


后来,江东放也在报刊上看到过一些文史爱好者试图求证黄庭坚祖籍的文章。如上世纪90年代,浦江文化馆的洪以瑞在《浦江文史资料》上发表《黄庭坚与理和堂》一文,认为黄庭坚祖籍在浦江,历史建筑理和堂作为浦江黄氏祖宅,应该加大保护力度。而2006年《今日浦江》上发表张解民的文章《理和堂,因沧桑而美丽》,力陈黄庭坚与浦江的关系,希望理和堂作为承载这段历史的古建筑获得修缮。但这些文章论据并不充足,无法让人确信。


理和堂石碑 | @时宽兵


真正让江东放对这件事情郑重以待的,是2013年发生的一件事。


那年5月的一天,浦江书法家方钢军打来电话说,买了一本《中国书法全集》碑帖,其中有黄庭坚撰书的《宋故徐纯中墓志铭》,落款写着“金华黄庭坚”!


江东放等浦江文史爱好者很是激动,在网络上到处寻找资料,希望找到更多黄庭坚与浦江黄氏亲缘关系的铁证。


次年9月,《今日浦江》记者吴益文发表了《“金华黄庭坚”祖籍在浦江》一文,向读者介绍了这位“浦江后裔”。


2015年,浦江县成立社科联,《黄庭坚祖籍在浦江》是浦江社科联向省社科联申报并获批准的第一个课题。


《宋故徐纯中墓志铭》(局部) | @拓片


【国家一级文物传递寻根念祖之意】


浦江课题组邀请省社科联领导和专家,前往黄庭坚的出生地——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修水县《黄氏宗谱》记载:黄庭坚祖上本是婺州金华人氏,其六世祖瞻,于南唐时,知分宁县(即今修水县),后卜筑双井,始定居于此。同样的记载出现在了修水县的县志上。此外,黄庭坚父亲、祖父、曾祖父的姓名与世系,都能与浦江《黄氏宗谱》相互印证。


修水县志 | @时宽兵


修水县志上的记载 | @时宽兵


在修水县黄庭坚纪念馆里,课题组见到了《宋故徐纯中墓志铭》碑的实物。这是一块青石碑,题头为“宋故徐纯中墓志铭”,署款为“金华黄庭坚撰并书”。据纪念馆方面介绍,这块碑是1988年在修水出土的。当时,一个农民在田里犁地,突然挖到了一块硬硬的东西,刨出来一看,居然是块墓碑。这块碑因为是黄庭坚手书,所以同年就被确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这篇墓志铭未见于《山谷全集》,因此尤其珍贵,被视作研究黄庭坚亲属关系的重要文献。


《宋故徐纯中墓志铭》 | @拓片


曾任修水县黄庭坚纪念馆馆长的徐振华于1989年在《南方文物》上刊发《修水县新出黄庭坚撰书〈徐纯中墓志铭〉》一文认为,黄庭坚的作品,一般署款多为“双井黄庭”“豫章黄庭坚”等(分宁县从汉至唐先后五次被称为豫章县),在这个墓志铭中题“金华黄庭坚”,可能是因为替近亲题写(从碑文可以得知,墓主徐纯中是黄庭坚姑母之子,为黄庭坚之表兄,而其妻则是黄庭坚堂叔之女,因此徐又是黄庭坚的堂姐夫),加之为母丁忧期间,官号等不便加上,而题“金华”,亦寓不忘其祖之意。


这些证据,不但可以确定黄庭坚祖籍金华,而且还说明了他对祖籍地很有感情。


《七言绝句册》 | @黄庭坚 [宋]



【专家出马,找到关键性证据】


然而,在修水县找到的所有证据都没有“浦江”二字,想要把黄庭坚祖籍的范围缩小到浦江县,需要进一步的证据。浦江社科联找到了浦江籍的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方勇。


浦阳黄氏迁居简易图 | @童俊


方勇多年来致力于庄子学与诸子学研究领域,作为宋代文人的黄庭坚并非其研究方向,但出于对家乡的情感,他还是接下了这个课题。他认为,家谱在解决历史人物的生卒年、履历、家族等问题上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可惜的是,双井黄氏家谱以乾隆年间刊锡类堂版《黄氏金字谱牒》最有价值,但修水图书馆保存的那本已在数年前为人盗走。


在上海图书馆光绪五年(1879)木刻活字本《黄氏五族总谱》中,方勇找到了新的线索。《黄氏五族总谱》为黄氏江南五大族的总谱(所谓江南五大族,就是双井黄氏初祖黄玘与其兄弟由金华迁出,分居五地,最终形成的五个大家族)。其中记载,江夏黄苾隋朝时迁居浙江金华浦江县,传至第十七世为黄萦。黄萦生二子黄洪、黄浩。黄浩即为黄玘之父。黄萦时黄氏一族曾短暂到过秀州崇德,不久迁回。唐末为避战乱,黄玘等兄弟分迁各地,黄玘随子黄赡来到分宁。据此,双井黄氏的祖先应当是来自浙江金华浦江县。


《跋范仲淹道服赞》 | @黄庭坚 [宋]



【“金华则祖宗肇基之处”】


在黄庭坚的亲族中,有两位名叫黄向和黄昉的人,引起了课题组的注意。


根据宗谱,黄向是黄庭坚堂伯或堂叔;黄昉则是黄庭坚父亲的弟弟,也就是黄庭坚的亲叔叔。两人做了一件大事——从修水回到浦江定居。对于古人来说,先人坟墓祭祀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双井黄氏合族迁徙后,在老家的祖先坟茔就没有人照管了,为了保障祭祀,黄向与黄昉主动迁回老家。


《向府君墓志铭》


这件事情,在双井黄氏的宗谱里只说返回金华,而浦江黄氏的宗谱里则记载了两人回浦江后,卜居东市,开黄氏东市一派,黄向因而成为东市派之祖。黄昉子孙在东市历经三代,其孙黄琳始迁居义乌,开黄氏义乌洞门宗一派。《洞门黄氏宗谱》里,由黄昉九世孙黄溍亲自撰写的《族谱图序》中说明了这段渊源:“某之九世祖、八世祖,仍居婺之浦江。旧谱以为自分宁来归。”


而《黄氏五族总谱》中保存的《向府君墓志铭》一文,甚至有黄向与黄昉商量返回浦江时的具体话语:“凡为大夫,宁为其方,毋为其圆;宁为其清,毋为其和,可也……与其以行道为事,孰若以道殉身,因思金华故居,追先世之废祀。”又云:“分宁乃父母生养之邦,金华则祖宗肇基之处。”


方勇教授2017年2月27日发表于《光明日报》的《黄庭坚祖籍在浙江浦江》一文结尾,斩钉截铁地论断:“黄向、黄昉二人‘因思金华故居,追先世之废祀’,那么他们回到的地方无疑就是其始祖迁出的地方。他们最终回到浦江,卜居东市,证明‘金华故居’就在浦江。也就是说,双井黄氏是来自金华浦江县,黄庭坚祖籍在浦江。”


《赤壁怀古》(局部) | @黄庭坚 [宋]



【失而复得的“理和堂”木匾】


文物能将古籍记载化为可感知的存在。黄庭坚祖籍在浦江的文物证据之一,便是现在浦江县浦阳街道东街柏树里的理和堂。


理和堂是浦江现存最古老的建筑之一,自宋以来,一直是浦阳黄氏宗亲聚会和议事场所,几经修葺,部分建筑得以保存至今。1985年5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浦江黄氏族人口口相传,黄庭坚出仕后,数次寻亲访祖,拜访叔父。当听说叔父建厅堂时,黄庭坚为厅堂取名为“理和堂”,并亲笔手书。由于年代久远,几经传摹和翻刻,木匾字迹已非昔日之面貌,落款“黄庭坚”三字也在“文革”时期磨平。


21世纪初,理和堂年久失修,木制牌匾更是不知所终。浦江县于2013年启动“百幢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工程”时,将其列入第一批修缮建筑,在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全程指导下,按原形制恢复院落布局,于2017 年完工。


经过修缮的理和堂 | @时宽兵


而传说中黄庭坚手书的“理和堂”木匾,也以一种颇具故事性的方式回归。


据课题组寻访,直到民国时期还有人见过理和堂前厅挂着木匾,但当时的老人都已经过世了或者找不到了。两年前,有人告诉江东放,原先住在理和堂前厅的那户人家搬到城区西边去了,家里还有那块木匾。于是江东放专程登门求购。得知他购买是为了让木匾挂回到理和堂,对方很是感动,以相对便宜的价钱卖给了他。而江东放也兑现承诺,将“理和堂”木匾捐出。


如今,这块木匾就挂在修缮一新的理和堂前厅,游人一抬头就能看见。


传说中黄庭坚手书的“理和堂”木匾 | @时宽兵



【黄庭坚祖籍地,“宋韵”知多少】


“对于浦江来说,打好‘黄庭坚祖籍’这张牌,意义深远。”金华市政协文史委主任吴远龙说。他表示,方勇教授的文章在《光明日报》上发表后,在学术圈子里产生了较大影响。近期,浙江省委文化工作会议强调,宋韵文化是具有中国气派和浙江辨识度的重要文化标识,并提出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打造以宋韵文化为代表的浙江历史文化金名片。对于浦江来说,拥有黄庭坚这样在宋朝与苏东坡并称的书法家、文学家,是非常好的文化标识,不但能扩大地方知名度,也能助力地方发展。



草书廉颇蔺相如列传(局部) | @黄庭坚 [宋]

浦江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社科联主席钟旭妙表示,浦江文化深厚,有万年上山、千年郑义门、百年书画,与宋韵文化相关的则有月泉吟社、《吴氏中馈录》等,如今又增添了“黄庭坚祖籍”这一金名片,在“宋韵文化传世工程”中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