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家的事, 说起来要从秦汉年间讲起了。
秦汉之际,月氏人生活在祁连山脚下的河套平原一带, 后来月氏人势力逐渐强大, 灭掉了旁边的邻居乌孙国,杀乌孙国王难兜靡,乌孙部落带着王子逃到匈奴。
当时的匈奴正处于冒顿单于的强势统治之下,国势正当强大, 于是, 替乌孙人南下复仇, 连续大败月氏人,月氏人被迫西迁。
迁移到中亚阿姆河一带的, 被称为大月氏, 留在祁连山的一小部分,被称为小月氏。
月氏人的迁移引起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它直接导致了大夏国的灭亡,大夏是亚历山大东征以后留下的希腊人建立的殖民国家。其次间接促使汉武帝为了联合月氏人反击匈奴, 派出张骞通西域, 由此开辟了丝绸之路。甚至月氏人灭掉大夏以后, 由此繁衍出的五部落之一的贵霜部落, 后来南下印度, 建立了和罗马、汉朝、安息并列的欧亚四大强国之一的贵霜帝国。
不过,这些跟我们今天的主题无关,且放下不提。
月氏人在中亚的后裔和当地人杂居,形成古老的粟特人, 这些人先后建立九个城邦国家, 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是康居国。这些国君皆以当年月氏人王廷昭武为姓,繁衍出康、安、曹、石、米、史、何、穆等九姓,史称昭武九姓。
粟特人因为其本身就居住在丝绸之路上, 属于开门就可以做生意的那种, 因此随着丝绸之路的热闹, 粟特人也随着商贸路线,加入到东西方贸易交流中。昭武九姓的后代们也因此到处迁徙, 到大唐时期分布的满世界都是。
公元703年1月22日, 一个来自昭武九姓中康姓的男孩, 哇哇降生在大唐境内河北道营州柳城。他的母亲是突厥人,父亲是康居人,估计也已经突厥化了, 因此就就给他取了一个突厥名字, 叫轧荦(音同洛)山。
轧荦山很小的时候, 康爹就去世了,康妈就带着他在突厥部落里生活, 后来嫁给了同为昭武九姓后裔的安延偃。估计康家和安家应该是一块迁移的。
有了继父的庇护, 轧荦山的生活安稳了不少, 但当时突厥汗国即灭, 草原上各部落间失去了秩序, 重新陷入互相攻伐的状态。在这种混乱状态下, 轧荦山的人生即将迎来第一次改变。
大唐时期, 由于开放的民族政策, 以及强大国力的吸引力, 许多汉化的胡人也进入唐朝政府为官, 安延偃就有个同族的侄子安贞节,在大唐岚州为别驾(类似于长史)。
轧荦山十岁出头的时候, 安家所在的突厥部落再一次纷争中溃散,失去部落的保护,安延偃走投无路, 想起族里有个叫安贞节年轻人在岚州为官, 就带着一家老小, 包括侄子安思顺, 继子轧荦山, 以及安贞节的哥哥安孝节。一起前往岚州投奔安贞节。
安贞节和哥哥久别重逢, 自然也非常感激安延偃一路对哥哥的庇护, 于是就和安延偃的侄子安思顺和轧荦山, 约为兄弟。
即是兄弟, 轧荦山也就自此改姓为安, 得名,安禄山。
开元初,与将军安道买男俱逃出突厥中。道买次男贞节为岚州别驾,收获之。年十余岁,以与其兄及延偃相携而出,感愧之,约与思顺等并为兄弟,冒姓为安。
其实这里被改变人生的, 不只是安禄山, 还有他这位堂兄安思顺。
在岚州别驾安贞节的推荐下, 年长一些的安思顺不久去去参加了唐军,吃上了管家饭。从军四十余年, 身兼河西、朔方两镇节度使,后来的大唐名将哥舒翰、郭子仪都曾经是他的部下。
倒是安禄山,或许是不喜欢参军, 或许是刻在骨子里的商业细胞, 因此长大以后成了一名牙郎。
牙郎, 顾名思义, 就是动嘴说话的人, 意思就是撮合两边促成交易的人。对于世代在丝绸之路上经商的粟特人而言, 这可是安禄山的祖传工作岗位。
我们有理由怀疑安禄山的满嘴跑火车的口才就是在这份工作中练成的。
牙郎的工作主要还是在胡人和汉人之间, 毕竟汉人和汉人做生意, 人家自己都可以谈,但是胡汉之间天然面临一种语言障碍, 所以牙郎不仅需要口才, 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多国语言。通晓六国语言的安禄山自然非常适合这份工作。
公元727年, 吐蕃大举进攻大唐西部的河西地区,攻陷瓜州, 杀死河西节度使,大唐通往西域的商路被阻断, 安禄山在河西的中介业务大大萎缩,收入突然降低, 安禄山只好回到相对安稳的老家幽州,估计收入不是很理想, 所以白天上完班以后, 下了班的安禄山居然大半夜去偷羊。然后就被巡夜的士兵抓住带到了幽州节度使张守珪面前。
张守珪也是当时大唐的风云人物,吐蕃入侵以后, 张守珪被领导举荐为瓜州刺史, 专门负责反击吐蕃, 经过三年战争, 打的吐蕃在730年主动求和。
刚在西边收拾完吐蕃,北边塞外的契丹人和奚人又开始挑事, 张守珪马不停蹄的又上任幽州节度使。
就是这么巧,吐蕃人断了安禄山财路, 安禄山只好回了幽州, 然后张守珪平了吐蕃,也来到了幽州。
命运就是这样巧合。
安禄山偷羊这事就恰好不偏不倚的撞到的张守珪手里了。张守珪节度白天处理军务忙的要死,晚上居然还要处理偷羊贼, 因此也懒得废话, 直接下令左右将安禄山乱棍打死。
安禄山在堂下大喊:“大夫不欲灭两蕃耶?何为打杀禄山!”
两番,就是指契丹和奚人,正是幽州节度使的主要防守对象,也是张守珪眼下一直忙于处理的问题。
守珪同志见安禄山胆气过人, 长的又白白胖胖, 估计也不是个惯犯, 于是就把他收入麾下, 让他跟军中的同乡史思明一起负责抓俘虏(捉生将)。
嗯, 也就是当侦察兵。
安禄山也因此结识了他的铁杆小弟史思明。
史书里没有记载安禄山在喊出那句“不欲灭两番耶”之后有啥类似于“隆中对”一样的建议, 但从后来的人事任命中, 估计安禄山同学大概是说了一些诸如我熟悉地形, 我可以帮你们抓俘虏之类的话。
总之,我们的牙郎兼偷羊贼安禄山同学, 从此就正式开启了他自己的军旅生涯。
此时, 他的堂哥安思顺, 已经在大唐西线担任洮州刺史十年有余,手底下已经管着五千人马了。
由于通晓“六番”语言,自身又是胡人长相, 外出侦查颇具迷惑性, 所以侦察兵这活安禄山干的风生水起, 每次出去都能抓几个俘虏回来,因此很快就升为裨将。也因此深得张守珪赏识。
张守珪是少有的可以镇得住安禄山的人,张守珪说安禄山胖,安禄山就不敢多吃, 张守珪说自己想儿子, 安禄山就说自己可以当儿子。
没错 ,后来安禄山就成了张守珪的义子。
故事发展到这里,安禄山已经三个爹了。一个亲爹, 一个继父, 一个义父。
既然搭上张守珪这条线, 安禄山的前景就忽然开朗了。接下来几年,张守珪先后击破契丹人和奚人, 平定两胡,替大唐帝国解除了北方的威胁, 因功被封为辅国大将军,右羽林大将军兼御史大夫,成为唐玄宗面前的大红人。
张守珪一红,来往朝廷和幽州的朝廷使节自然就多了, 安禄山抓住机会,每次遇到来出差的朝廷使节, 必须大加贿赂, 不为别的, 回去在皇上面前多替我美言几句。
所以安禄山虽然是个地方边将,口碑早就在唐玄宗耳边绕了一圈又一圈了。
也不怪唐玄宗耳根子软,当时的大唐已经步入中年,经过几十年的盛世繁华, 帝国中枢人人纸醉金迷,缺乏忧患意识。
咱就不说玄宗宠信杨贵妃重用杨国忠了。
单说这个长期把持相位的李林甫, 就很让人头疼。
李林甫是大唐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 甚至, 可以说是安禄山最大的贵人。
这位宰相也不算啥外人, 算起来曾祖父还是唐高祖李渊的堂弟,按辈分唐玄宗还得叫他一声叔叔。但是这个人实在没啥远见, 咱也不说他怎么在朝中打压政敌,排斥贤人这些事, 单单一条建议, 就快把大唐给毁了。
重用胡人为将!
此人的逻辑就是胡人久居边关,了解胡人风土人情, 即能调和胡汉矛盾, 也能更出色镇守边关。
骨子里的考虑就是, 相比于汉人,胡人更容易成为自己的心腹,成为自己在朝中的外部支撑。
为此, 李林甫率先做出表率, 辞去自己兼任的河西节度使, 让胡人安思顺出任河西节度使。
没错, 就是早安禄山十年从军的那位堂兄——安思顺。
陇右节度使哥舒翰是龟兹人。
安西节度使高仙芝是高句丽人。
所以出于这个小心思, 李林甫和安禄山简直是情投意合。一个是需要在朝中找个大树靠山, 一个是需要在地方收买人心, 寻找支持者。
有了李林甫这颗大树, 加上唐玄宗的昏聩, 安禄山一路直线上升, 742年出任平卢节度使,744年兼任范阳节度使, 751年因为认了杨贵妃为干妈, 唐玄宗一高兴, 又赏给他一个河东节度使。
自此,河朔三镇十几万边防军纳入安禄山麾下。
也就在安禄山出任平卢节度使的前几年, 维持唐帝国南征北战的府兵制彻底崩溃, 唐玄宗改府兵为募兵,737年试行,第二年唐玄宗正式下令,边镇诸军招募的长征健儿已经足额, 无需再从内地征调。
长征健儿也就是长期驻守边疆的雇佣兵,主要是从边镇当地招募。
说了这么多吧, 大概意思就是,安禄山的河朔三镇十八万士兵主要都是当地人。而且饭碗都是安禄山给的。
所以造反的时候,自然也就没有啥顾虑的了。
大概从重用胡人为边疆节度使,以及推行募兵制以后,维系大唐帝国统治的军事力量, 就全仰仗胡人统帅的边防兵了。
753年,安禄山的大靠山,也是唯一让他感到害怕的李林甫先生病逝, 李林甫杠了半辈子的政敌杨国忠出任宰相。本着政敌的亲信必然不是我亲信的缘故,杨国忠开始极力打压这位妹妹的干儿子,754年 ,唐玄宗按照杨国忠的建议, 召安禄山入朝试探其有无反心。提前得到干妈杨贵妃通报的安禄山来到长安以后就主动哭诉自己的一片忠心。搞得唐玄宗不胜伤感。
“陛下试召之,必不来。”上使召之,禄山闻命卽至。庚子,见上于华清宫,泣曰:“臣本胡人,陛下宠擢至此,为国忠所疾,臣死无日矣!”上怜之,赏赐巨万,由是益亲信禄山,国忠之言不能入矣。太子亦知禄山必反,言于上,上不听..
然后居然要加封安禄山为宰相(加同平章事)!
要不是杨国忠立刻阻止, 诏书马上就发下去了。
上欲加安禄山同平章事,已令张垍草制。杨国忠谏曰:“禄山虽有军功,目不知书,岂可为宰相!制书若下,恐四夷轻唐。”上乃止。
抛开上帝视角,这一波我坚决站杨国忠。堂堂大唐,居然要让一个目不识丁的胡人出任宰相了,从这里只能得出一个结论,唐玄宗是真的,傻了。
唐玄宗说了:太子可以废,禄山必须升职加薪。
甚至, 连安禄山的堂兄安思顺, 都在反复劝说唐玄宗:“陛下, 我那弟弟要造反啊”,然后老年痴呆的唐玄宗依然不信。
估计整个朝野, 也就唐玄宗跟杨贵妃坚决不相信安禄山会造反了。
故事讲到这里其实就没啥意思了,这一家子都神经病。
连杨贵妃都出来实力坑兄了, 就更不要提唐玄宗这个脑袋了。
所以这次分别以后, 安禄山也就不想再等了, 唐玄宗都傻到这个地步了, 回头万一先一步升天了, 继任的太子也好,宰相杨国忠也罢, 谁能放过自己。
755年十一月,安禄山携手史思明, 领河朔三镇久经战场的十五万各族步骑兵, 以清君侧, 杀杨国忠为名,起兵南下, 正式揭开了安史之乱的序幕。
已经一百多年没有经过战争的中原各地一片慌乱, 安禄山大军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
不过比起在政治和军事上的胜利, 安禄山同学到底还是忽略了身体上的问题, 由于过度肥胖, 安禄山进入洛阳以后, 就开始发兵, 进而双目失明,浑身长满了毒疮,因此看不见的他也变得脾气暴躁, 动辄鞭打吓人,连他的首席军事严庄也惨遭鞭打。
然后757年正月初一夜,严庄撺掇这安禄山二儿子安庆绪,带着被安禄山强行阉掉的宦官李猪儿,半夜进屋, 将安禄山捅死。尸体被毛毯裹着, 就近埋在床底下。